国际方面::周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大豆期货市场收盘互有涨跌,其中陈季大豆期约因多头平仓而下跌,而新豆期约上涨,因为市场担心美国中西部主产区的高温干燥天气可能威胁作物生长。截止收盘,大豆期货互有涨跌,其中7月期约收低23.50美分,报收1560.25美分/蒲式耳;8月期约收低15.25美分,报收1522.25美分/蒲式耳;11月期约收高4.50美分,报收1440美分/蒲式耳。成交最活跃的7月期约交易区间在1558.50美分到1623.50美分。一位分析师称,气象预报显示未来两周玉米种植带西北地区农作物将面临更多的生长压力,因为降雨不足。隔夜交易中7月大豆期约创下自5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进入白天交易后回落。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周度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3日的一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237,108吨,上周为194,131吨,去年同期为274,052吨。据美国农业部盘后发布的作物周报显示,截至6月6日,美国大豆播种工作完成了90%,一周前为84%,上年同期为84%,五年平均进度为79%。大豆优良率为67%,上年同期为72%。周一,大豆期货成交量估计为300,933手,上个交易日为175,598手,空盘量为819,353手,上个交易日为808,778手。
国内方面:国产大豆报价稳中有涨。目前东北主产区贸易商反映,自大豆价格稳定后,市场逐渐活跃和前期相比开始有采购主体入市,虽采购量不大但有明显好转。基层售粮主体增多,但余粮数量随着消耗不断减少,个别地区基层余粮已经见底。南方主产区正式进入麦收高潮,基层已经没有农户出售,走货情况也比较滞缓。
更多资讯,请关注百川盈孚-行业大数据管理系统V2.0,采用全新智能分析系统,跟踪企业生产、库存及其变动、消费量、进出口数据、开工率、产能产量、出厂价格,不同地区市场交易价格、百川价格指数,并对产品未来价格走向做出精准预测,对行业成本、工艺成本、毛利润进行长期跟踪,让客户交易、研究有据可依。